跳至主要內容

航空科研公司Aerosim與波音公司合作 攜手開發航空培訓萬億市場 成為亞太區首間獲授權使用ForeFlight作訓練用途的培訓機構 資歷銜接澳洲多所大學的航空相關課程

(香港,2023年3月3日)– 航空科研公司Aerosim宣布與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波音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未來將攜手打造亞洲航空業生態圈,為行業培育更多優質人才。雙方非常重視是次合作,希望能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將香港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的願景所帶來的龐大商機。Aerosim作為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2022年創科培育計劃的畢業初創,也是現屆企業加速計劃的創業公司之一,亦希望藉著這次機會衝出香港,打入亞洲的航空培訓市場。

是次合作協議有兩大重點範疇,包括Aerosim將可以在其航空培訓課程中使用波音的AGT﹙Aviation Ground Theory﹚飛行理論作教學,而修畢相關航空先修課程的學員更可以憑有關資歷銜接澳洲多所大學的航空專業學院或碩士課程;協議的第二項重點是Aerosim與其訓練機器將可使用波音公司的實時空中地圖程式ForeFlight作培訓用途,Aerosim更成為亞太區首間獲授權使用ForeFlight作訓練用途的培訓機構,大大提升模擬飛行訓練的真實感以及實用性。

Aerosim執行總監曾浩銘(Mattis)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隨全球全面通關加上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將香港發展成國際航空樞紐的藍圖,淨以香港計算,粗略估計航空業已需要10萬至20萬人才,當中並未計算整個亞太區約100萬人才需求,因此未來十年航空培訓市場的價值可達萬億港元;而Aerosim很榮幸能夠與航空業翹楚波音公司合作,一同把握這個機遇。Aerosim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推廣專業航空知識,透過將航空培訓帶入校園,以及為有志投身航空業的人士提供適切培訓及發展道路等,多管齊下為航空業輸送高質素人才,預期未來10年能為本地航空業界帶來逾50萬名航空會員。」曾浩銘重申:「今次與波音公司的合作將大大提升業界的培訓質素以至課程的認受性,打造更強大的航空專業生態圈,為香港發展成國際航空樞紐的計劃帶來強大助力。」

波音公司開放Aviation Ground Theory及ForeFlight予Aerosim  提升培訓課程質素

Aerosim與波音公司自2021年起已是培訓夥伴,Aerosim一直使用後者的PPL﹙Private Pilot License)飛行理論作為初階訓練基礎,方便學員掌握學習進度。而今次合作協議中加入的AGT為有關FAA飛行理論,Aerosim將之加入航空訓練之後不僅大大提升學員學習的便利性,同時也為他們節省不少成本,而認受性比坊間的課程更高。而在商討多時之後,Aeroism更成功與澳洲多所大學建立銜接機制,未來修畢AGT相關航空先修課程更將可銜接澳洲多所大學課程。

而ForeFlight則是一款先進的集成飛行應用程式,具有VFR(目視飛行)和IFR(儀表飛行)路線規劃以及飛行計劃管理功能。ForeFlight 是個人飛行員和專業飛行機組廣泛使用的應用程式,它具備大量飛行時需要的飛行資訊,包括即時天氣和機場信息、規劃具有優化航線的航班、通過 EUROCONTROL 提交飛行計劃、訪問和管理電子海圖和地圖、參考飛行手冊和文件、更載有避開地形和障礙物的危險提示功能,在進行飛行時的即時空中交通和天氣狀況(在支援天氣的地區),以及輔助電子路線導航等功能。Aerosim成為亞太區首間獲授權使用ForeFlight作訓練用途的培訓機構,將可為學員提供更貼近現實情況的模擬飛行體驗,有效提升他們的航空知識及應變能力。

Aerosim致力建構航空行業生態圈  為更多人實現飛行夢想

因航空知識較為專業及航空訓練的設備門檻不低,一般青少年難以接觸,令航空業青黃不接的問題極為嚴重。Aerosim作為科技園公司現屆企業加速計劃的創業公司之一,其成立目的是要打造一站式的航空教育平台,建構航空行業生態圈及促進行業的長遠發展。要達成這個宏目標,Aerosim相信最重要的是要將行業「貼地化」,讓青少年有機會接觸到專業航空知識,燃起他們對行業的興趣。

科技園公司業務發展總監黃家裕先生表示:「夥伴公司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就。科技園公司一直以培育高潛力的科技初創公司為己任,協助他們把研發轉化為商品,並以『走出去』為目標。Aerosim的一眾年輕創辦人對航空充滿熱誠,加上專業的工程技術知識,成功先『研』後『發』,為更多青少年提供學習飛行知識的機會。今次Aerosim與國際知名的波音公司進一步深化合作計劃,足以印證香港初創的潛力無限,並具有充足實力踏上國際舞台。」

現時Aerosim與超過150家大學、中學及小學以不同的短、中及長期形式合作,其中包括於校園擺設飛行模擬器讓學生體驗,以及為學校量身打造符合STEAM教學理念的課外活動等。其中,慕光英文書院更向Aerosim購入硬件以設立航空主題課室,並參考Aerosim的教材及課程要求設計航空及天文課程,讓不同級別的學生參與。

此外,Aerosim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在過去五年一直合辦專業航空培訓課程及共同制定相關教材,致力向大眾推廣航空科技及提供加入航空業所需的培訓及渠道。生產力局新世代企業及技能發展部總經理馮嘉寶女士表示:「生產力局在推動創科教育和人才培育上不遺餘力。多年來與Aerosim緊密合作,提供多元化的STEAM航天科普訓練、課程更獲得『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RTTP)及『資歷架構』(QF)專業認可,以喚起青少年對航天科技的興趣及認識。未來,我們會繼續將TechEd創科教育普及化,在生產力大樓設立『航空體驗館』,更會引入先進的模擬飛行體驗及波音AGT飛行理論,為有意投身航空業的人士以至機師提供合資格專業培訓,為行業孕育更多創科生力軍。」

今次與波音公司簽訂之合作協議是Aerosim實現未來發展大藍圖的開端。Aerosim與各合作夥伴正密鑼緊鼓地籌劃連串的拓展計劃,積極發展本地以及大灣區業務,並將目光放眼至整個內地,以至馬來西亞及澳洲等地的專業航空培訓市場。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

科技園支持施政報告引入創科領軍人才 全速推動再工業化 開啟香港創科新篇章

(香港,2022年10月19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歡迎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新政策及措施,包括加強人才配套、推動「再工業化」、大力投資創科等。新措施有助完善創科生態圈,擴大人才庫,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科技園公司會把握「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發展機遇,締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施政報告為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我們感到鼓舞。特首宣布政府會在今年內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四大發展方向制訂重點政策,並以結果為目標,提出未來五年吸引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科技園公司定必全力配合。我們積極與官產學研等多方面合作,產生協同效應,匯聚創科企業及人才,實現『再工業化』、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引領香港創科發展邁進新台階,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多管齊下擴大香港創科人才庫 人才是創科發展的重要元素。施政報告提出興建新一座創新斗室,將為本地及海外創科人才提供更多完善的智慧生活與創新協作空間,對吸引人才留港發展起關鍵性作用。位於科學園的第一座創新斗室,首批租客已於2021 年 6 月中起陸續入住,反應理想,當中單人房需求甚殷。 科技園公司歡迎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人才服務窗口」 ,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配合其他便利措施,包括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將有助園區公司覓得更多合適人選,為香港及大灣區打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 進一步推動「再工業化」 引領先進製造 科技園公司去年將分別位於大埔、元朗及將軍澳三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並訂定了「再工業化」的八大方向,積極結合科技與工業發展,由研發到製造完善整個創科生態圈。 施政報告提出研究於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把創新園內先進製造業的樓面面積增加一倍。此舉有助創新園吸引具潛力的企業進駐,進一步帶動香港的多元經濟發展,為年輕人才創造事業發展機遇。 科技園公司現正與業界溝通,積極吸引更多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製造工序和生產線進駐香港。我們會配合「工業專員」的工作,以及共同推動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的目標。 策略性投資創科產業 吸引企業落戶香港 政府提出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配合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由20

四局長落區與市民共慶回歸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落區探訪長者、基層和退休公務員家庭,並送上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禮物包,與他們共慶回歸。   黃錦星造訪粉嶺嘉福邨一名獨居長者和兩個基層家庭,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和需要。他表示,政府一直把社區關懷注入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希望藉探訪區內弱勢社群家庭,讓他們感受到關懷。   薛永恒在南區探訪居於碧山樓的獨居長者和雙老家庭。   聶德權到觀塘翠屏邨探訪雙老家庭和退休公務員家庭。他表示,過去一個月疫情稍為回穩,他到不同地區接觸弱勢社群和少數族裔,市民的笑容和鼓勵的說話令他深受感動。   許正宇則到沙田沙角邨和博康邨探訪獨居長者、雙老家庭和低收入家庭,隨後前往將軍澳尚德邨到訪獨居長者和少數族裔的單位。   四名局長了解受訪家庭日常所需,並向他們送上禮物包,共享慶回歸的歡欣。   共慶回歸顯關懷是特區成立25周年主要慶祝活動之一,由民政事務總署轄下民政事務處連同非政府機構及地區團體推行,與弱勢社群分享回歸25周年的喜悅。   http://dlvr.it/SSL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