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普銳醫療與港怡醫院携手 促進手術機械人的技術創新

(香港 – 2023年2月1日) – 普銳醫療(香港﹚有限公司(普銳醫療﹚為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的夥伴企業及以香港為基地的領先外科手術機械人企,今天與本港頂尖綜合專科私人醫院兼長期臨床合作夥伴港怡醫院,於香港柏寧酒店簽署一份高級別合作備忘錄(MOU),藉此加強彼此的合作關係,以實現共同目標:促進患者護理和醫療保健科技的進步,並推動香港在有關領域上的創新科技發展。

普銳醫療與港怡醫院一直關係友好,是次簽署的策略夥伴合作備忘錄將進一步強化這段夥伴關係,使彼此的合作更為協調。在為期3年的合作中,雙方將共同開展多個重要項目,使到從普銳醫療最新外科手術機械人臨床研究中獲得的科學知識能夠得到有效的交流,推動有關技術發展並激發新科技的創新,從而把人工輔助手術轉變為自動化精密方案,實現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最終目標。

簽署儀式在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太平紳士;普銳醫療主席兼創辦人楊廣中教授;香港自動化科技協會主席及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教授;以及港怡醫院腹膜腫瘤治療中心總監吳東耀醫生的見證下進行,並由普銳醫療行政總裁盧秉禮博士與港怡醫院執行總裁曾慶亷醫生簽署該備忘錄。

普銳醫療創辦人楊廣中教授說:「我感到非常榮幸邀請到孫東教授、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與我們一同見證普銳醫療這個重要里程。同時,感謝港怡醫院執行總裁曾醫生的支持實現兩家機構的合作。」

「普銳醫療聚焦外科手術科技的創新,致力推動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於患者護理領域上的發展。藉此機會,再次感謝孫東教授及香港特區政府的支持,為高科技初創企業如普銳醫療,通過『企業支援計劃』及『創新及科技基金』提供的資助,配合香港科技園的高端設施,能進一步強化我們的醫療及外科手術系統,並培育更多專業人才。我十分期待透過與港怡醫院超卓的醫療團隊合作,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外科手術機械人應用方案。」楊廣中教授續說。

港怡醫院執行總裁曾慶亷醫生表示,是次簽署的策略夥伴合作備忘錄為普銳醫療及港怡醫院提供策略性平台,促進雙方於醫療領域上的創新科技發展。透過普銳醫療於發展及應用外科手術機械人方面的頂尖技術,我們期待是次臨床研究合作的成果,將為患者帶來更佳、更精準、以及更先進的醫療方案選擇。

「SIRIUS 内窺鏡系統」取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認可

2022年12月,普銳醫療旗艦產品「SIRIUS 内窺鏡系統」取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FDA) 510(k) 產品認可,證明SIRIUS系統在其預設用途上乃安全有效,並且達到世界級的質量標準。

普銳醫療行政總裁盧秉禮博士指出:「透過取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510(k) 認可,以及與港怡醫院合作獲得相關的臨床數據,有助我們進一步在香港和亞太區推廣公司的醫療機械人技術,並鞏固普銳醫療在開發創新手術機械人方案上的領導地位。」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表示:「我們為普銳醫療感到自豪。普銳醫療一直是科技園創科生態圈的重要成員,也是一個在適切支援下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市場認受方案的成功例子。這次的策略夥伴合作是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著普銳醫療在促進機械人科技的醫療保健應用上再邁前一步。我們很高興見證他們的不斷發展壯大。」

普銳醫療致力通過其突破性的醫療影像系統為微創手術領域帶來改變,令先進的腹腔鏡手術變得精密、準確及可靠。憑藉港怡醫院的專業知識、卓越的臨床表現,以及先進的設施,普銳醫療將繼續在外科醫生和患者層面促進手術機械人的應用。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

科技園支持施政報告引入創科領軍人才 全速推動再工業化 開啟香港創科新篇章

(香港,2022年10月19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歡迎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新政策及措施,包括加強人才配套、推動「再工業化」、大力投資創科等。新措施有助完善創科生態圈,擴大人才庫,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科技園公司會把握「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發展機遇,締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施政報告為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我們感到鼓舞。特首宣布政府會在今年內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四大發展方向制訂重點政策,並以結果為目標,提出未來五年吸引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科技園公司定必全力配合。我們積極與官產學研等多方面合作,產生協同效應,匯聚創科企業及人才,實現『再工業化』、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引領香港創科發展邁進新台階,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多管齊下擴大香港創科人才庫 人才是創科發展的重要元素。施政報告提出興建新一座創新斗室,將為本地及海外創科人才提供更多完善的智慧生活與創新協作空間,對吸引人才留港發展起關鍵性作用。位於科學園的第一座創新斗室,首批租客已於2021 年 6 月中起陸續入住,反應理想,當中單人房需求甚殷。 科技園公司歡迎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人才服務窗口」 ,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配合其他便利措施,包括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將有助園區公司覓得更多合適人選,為香港及大灣區打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 進一步推動「再工業化」 引領先進製造 科技園公司去年將分別位於大埔、元朗及將軍澳三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並訂定了「再工業化」的八大方向,積極結合科技與工業發展,由研發到製造完善整個創科生態圈。 施政報告提出研究於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把創新園內先進製造業的樓面面積增加一倍。此舉有助創新園吸引具潛力的企業進駐,進一步帶動香港的多元經濟發展,為年輕人才創造事業發展機遇。 科技園公司現正與業界溝通,積極吸引更多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製造工序和生產線進駐香港。我們會配合「工業專員」的工作,以及共同推動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的目標。 策略性投資創科產業 吸引企業落戶香港 政府提出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配合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由20

四局長落區與市民共慶回歸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落區探訪長者、基層和退休公務員家庭,並送上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禮物包,與他們共慶回歸。   黃錦星造訪粉嶺嘉福邨一名獨居長者和兩個基層家庭,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和需要。他表示,政府一直把社區關懷注入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希望藉探訪區內弱勢社群家庭,讓他們感受到關懷。   薛永恒在南區探訪居於碧山樓的獨居長者和雙老家庭。   聶德權到觀塘翠屏邨探訪雙老家庭和退休公務員家庭。他表示,過去一個月疫情稍為回穩,他到不同地區接觸弱勢社群和少數族裔,市民的笑容和鼓勵的說話令他深受感動。   許正宇則到沙田沙角邨和博康邨探訪獨居長者、雙老家庭和低收入家庭,隨後前往將軍澳尚德邨到訪獨居長者和少數族裔的單位。   四名局長了解受訪家庭日常所需,並向他們送上禮物包,共享慶回歸的歡欣。   共慶回歸顯關懷是特區成立25周年主要慶祝活動之一,由民政事務總署轄下民政事務處連同非政府機構及地區團體推行,與弱勢社群分享回歸25周年的喜悅。   http://dlvr.it/SSL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