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同譜新篇章 共鑄新輝煌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隨着國家不斷發展,香港必定迎來黃金新機遇、進入飛躍關鍵期。他指,香港要奮勇向前,充分釋放各項新機遇的巨大潛力。   他又說,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1日的講話明確肯定「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必須堅持其長期實踐,無須改變。香港要積極回應,認識國家和香港近代發展歷史,堅定與內地共同發展的意志和信心,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策略,並繼續發揮獨特的門戶和橋樑角色。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月3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新一屆政府問責團隊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監誓下正式宣誓就任。習主席在慶典上的講話,滿懷對香港的深情厚意,鞏固了各界對「一國兩制」的堅定信心;指明了香港的發展方向,而他的殷切期望,也是民心所盼,我們定必克盡己任、團結合力,務求「力之所致,效果必現」。   過去十年,香港經歷了不少風雨,令內內外外對香港過去的作用和貢獻產生懷疑,並對未來能否持續繁榮發展存有疑慮,但是習主席的講話,清晰、明確、堅定有力的肯定了香港過去的成就和在國家發展中不可替代的角色和貢獻,並指明了香港未來必定會更好的原因與路徑。可以說,隨着國家不斷發展,香港必定會迎來黃金新機遇、進入飛躍關鍵期,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時不我與的迫切感,奮勇向前,把握好這個關鍵期,把各項新機遇的巨大潛力充分釋放。   國家一直是香港的最強依靠,從抗疫嚴峻之際對港的一系列支援,到習主席在最近疫情仍波動不穩之時仍然親臨香港主持儀式,會見社會各界人士、深入了解香港的最新發展,包括到科學園考察,跟在港的科研人員及青年創科企業代表親切交流,關懷關愛之情了然反映。   更重要的是,習主席的重要講話,高度肯定了香港「一國兩制」實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鄭重宣示「一國兩制」是一個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中央對「一國兩制」的堅持不會變、不動搖。這充分表明國家對香港發展的全力支持,更進一步堅定了社會各界和投資者對香港未來的信心。習主席在講話中亦提出四個必須,包括: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一國」原則越堅固,「兩制」優勢越彰顯;必須堅持中央全面管治權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以及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這是對「一國兩制」在港實踐25年的經驗總結,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確保「一國兩制」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讓「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   「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優越的營商環境。習主席的講話明確、清晰而堅定的表述了,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中心、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保持普通法制度,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   過去不少投資者、跨國企業和專業人士,因為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運作、普通法制度、自由開放的優良營商環境和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監管制度,而一直以香港為基地,進軍內地和亞洲區內的市場。習主席的講話,明確肯定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必須堅持其長期實踐,無須改變。不少工商界和專業人士都認為,這為他們對香港未來發展以至加大投資,打下了強心針,並提供了最佳保證。   我們要積極做的回應是:要認識國家和香港近代的發展歷史、國際大局的深刻變化和趨勢,思想上要堅定與內地共同發展的意志和信心;策略上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策略,同時保持暢通的國際聯繫,繼續發揮好獨特的門戶和橋樑角色;運作上繼續保持高度自由開放、銜接國際規則的優勢,功能上以自身優勢與所長,在國家建構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中,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這便是香港未來成功的獨特方程式。   信心是基石、市場是力量。   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例,它是投資者、企業、資金和人才的匯聚點。支撐金融中心發展的是信心、市場和國際規則銜接的運作。中央鞏固了各界對香港的信心,國家有龐大的市場和持續穩定的增長、「兩制」安排確保了香港連通國際的優勢。可以肯定地說,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至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只會越來越重要。國際一流的籌融資平台、互聯互通的制度特色、防火牆、試驗田等獨特功能,讓香港不同的金融環節的未來發展更豐富、更深化。不管是人民幣國際化、中概股回流、綠色可持續金融、債券市場以至資產管理業,都會因而受惠。當然,我們同時也必須有底線思維,繼續築固金融安全,唯有同時妥善兼顧發展和安全,才能穩步向前的發展。   希望引領方向。   回歸以來香港經歷了幾番波折。今天,香港正從由亂轉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習主席再次提示我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奮鬥的目標」。我們全力推動經濟更好發展,不斷增強發展動力,為的是創造更好的條件、更大的空間改善市民生活和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的帶領下、整個團隊定必全力全速切實提升管治效能,排解民生憂難。經濟發展再好,也須體現在就業機會多元而優質、普遍市民收入能增加、居住環境能有所改善等方面,市民才會實際受惠並感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務實有為,不負人民,將普通市民對生活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以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突破困難、打破利益固化籓籬,開創新局面。與此同時,為年輕人創造多元優質的學習和事業發展機會,讓他們可以按自己的志趣,實踐自我、實現夢想。   這是民心之所向、社會之訴求、中央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對自己設下的目標。站在這個「一國兩制」實踐的新起點,踏上由治及興的新征程,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同心,讓我們有無比的決心和堅毅向目標奮鬥; 合力,讓我們更有力量克服困難挑戰; 發展,為我們開創更美好生活的條件; 收成,讓我們一起更好更公平的分享努力後的豐碩成果。
http://dlvr.it/STGPPW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推動創科 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創新科技既是產業,也可助其他行業提升效益甚至升級轉型。政府過去幾年在創科方面大力投資,未來會繼續與業界、學術界和研發機構緊密合作,更好地落實各項推動創科的工作,從而帶動經濟多元發展,讓市民分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18日出席「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周年公開論壇的致辭全文:   姚沛康主席(香港管理事業協會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查毅超博士(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及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周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院長及卓敏經濟學教授)、各位嘉賓、各位社友、各位現場和線上朋友︰   大家早晨!我非常高興出席工商管理研究社和中文大學商學院,以及《信報財經月刊》合辦的周年論壇,並就創新科技與香港經濟發展這個主題與大家分享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及政府在這方面的一些工作。而更加重要的是,來到這裏與各位業界的專家、學者、各位翹楚交流,聽取大家寶貴的意見。   今日的主題是「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也許大家會覺得「這還要問嗎?」也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的確是,但該怎樣做?」在心底有疑問,再工業化、數字化經濟這些發展方向都很好,內地也做得不錯,但到底香港應該要怎樣做呢?好像有點談何容易。   我可以向大家很有信心地說,創新科技是環球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我們香港經濟發展的方向。創新的源頭或動力又是甚麼呢?有些朋友可能覺得是,創新一定要有「諗頭」,但除了「諗頭」外,痛點都要多!因為其實創新都源於有痛點、有困難,所以要想辦法解決。從這個角度看,經歷過去兩年的挑戰,相信大家都有同感,我們是有很大的優勢去創新的。   創新科技的快速演變,除了要有足夠痛點,更需要有應用場景讓大家去快速測試。無論是產品或服務,應用場景可以讓創業者和消費者在很短的時段內,「啱得快」也可能「錯得快」,而「錯得快」不要緊,「改得快」便可以,整個過程可以加速創新科技的發展。從這角度來看,香港也很有優勢。以前我們的市場只有700萬人口,但現在計及粵港澳大灣區,連同我們自己已經有8,000多萬人口,更何況如果我們與內地合作的話,市場會更加龐大。再加上我們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我們面向國際的層面,也讓我們有一個很寬廣,而且很有深度的應用場景。   再者,困難天天有、日日新,新的困難過去未曾見過,意味着解決方案亦要「諗新橋」。換個角度

科技園支持施政報告引入創科領軍人才 全速推動再工業化 開啟香港創科新篇章

(香港,2022年10月19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歡迎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新政策及措施,包括加強人才配套、推動「再工業化」、大力投資創科等。新措施有助完善創科生態圈,擴大人才庫,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科技園公司會把握「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發展機遇,締造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科技園公司主席查毅超博士:「施政報告為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我們感到鼓舞。特首宣布政府會在今年內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就四大發展方向制訂重點政策,並以結果為目標,提出未來五年吸引不少於100間具潛力或代表性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科技園公司定必全力配合。我們積極與官產學研等多方面合作,產生協同效應,匯聚創科企業及人才,實現『再工業化』、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引領香港創科發展邁進新台階,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地位。」 多管齊下擴大香港創科人才庫 人才是創科發展的重要元素。施政報告提出興建新一座創新斗室,將為本地及海外創科人才提供更多完善的智慧生活與創新協作空間,對吸引人才留港發展起關鍵性作用。位於科學園的第一座創新斗室,首批租客已於2021 年 6 月中起陸續入住,反應理想,當中單人房需求甚殷。 科技園公司歡迎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人才服務窗口」 ,專責制訂並統籌招攬內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配合其他便利措施,包括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將有助園區公司覓得更多合適人選,為香港及大灣區打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 進一步推動「再工業化」 引領先進製造 科技園公司去年將分別位於大埔、元朗及將軍澳三個工業邨重新定位為「創新園」,並訂定了「再工業化」的八大方向,積極結合科技與工業發展,由研發到製造完善整個創科生態圈。 施政報告提出研究於大埔創新園興建第二個先進製造業中心,把創新園內先進製造業的樓面面積增加一倍。此舉有助創新園吸引具潛力的企業進駐,進一步帶動香港的多元經濟發展,為年輕人才創造事業發展機遇。 科技園公司現正與業界溝通,積極吸引更多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製造工序和生產線進駐香港。我們會配合「工業專員」的工作,以及共同推動更多智能生產線在港設立的目標。 策略性投資創科產業 吸引企業落戶香港 政府提出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配合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由20

四局長落區與市民共慶回歸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今日落區探訪長者、基層和退休公務員家庭,並送上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禮物包,與他們共慶回歸。   黃錦星造訪粉嶺嘉福邨一名獨居長者和兩個基層家庭,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和需要。他表示,政府一直把社區關懷注入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希望藉探訪區內弱勢社群家庭,讓他們感受到關懷。   薛永恒在南區探訪居於碧山樓的獨居長者和雙老家庭。   聶德權到觀塘翠屏邨探訪雙老家庭和退休公務員家庭。他表示,過去一個月疫情稍為回穩,他到不同地區接觸弱勢社群和少數族裔,市民的笑容和鼓勵的說話令他深受感動。   許正宇則到沙田沙角邨和博康邨探訪獨居長者、雙老家庭和低收入家庭,隨後前往將軍澳尚德邨到訪獨居長者和少數族裔的單位。   四名局長了解受訪家庭日常所需,並向他們送上禮物包,共享慶回歸的歡欣。   共慶回歸顯關懷是特區成立25周年主要慶祝活動之一,由民政事務總署轄下民政事務處連同非政府機構及地區團體推行,與弱勢社群分享回歸25周年的喜悅。   http://dlvr.it/SSLgwX